老书新话(九)在线股票配资排名
吴志高与
《化学与工程热力学》
《化学与工程热力学》的序言有如此介绍:“本书拟用作化学工程系大学生的热力学教科书。撰写本书有两个目的。一是要形成一门专为化学工程系学生开设的近代热力学课程,它与其它课程,特别是与化学反应器分析和设计、质量传递以及工厂设计等课程是密切相关的。二是要通过本教材使学生对热力学原理有透澈的了解,并能应用这些原理来解决能量流动和平衡问题。”
《化学与工程热力学》
展开剩余77%吴志高(1910—2002),浙江杭州人。化学工程专家,中国硫酸制造业研究者,1934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化学系。1936年赴美留学, 1941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。1944年回国,投身祖国实业建设。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华东化工学院任教,我校首位硫酸专修科主任,在学校以及全国续硫酸工业的规模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这本书虽然是译著,但是成为了80年代我国唯一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的热力学著作,这是为什么呢?在《笃行》一书中这样写到:为了学到欧美更多新的科学知识来报效自己的祖国,吴志高于1936年赴美国深造,先后在密西根大学、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化学工程。1941年,吴志高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。在留学期间,吴志高深切认识到“欧美富强根基在于工业的科学化”。正是这种巨大的差距,成为了吴志高回国后推动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卓越校友金质荣誉奖
1944年,回国后的吴志高立即投身抗战急需的工业项目,主持重庆北碚合成汽油研发,运用热力学原埋优化汽油裂解工艺,显著提升生产效率。1952年,吴志高进入华东化工学院工作,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之中的同时,他还积极参与关键化工项目设计,其中包括东北301厂人造石墨工艺、上海硫酸厂及上海吴泾化工厂的总体设计等。
80年代,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正经历全面恢复与重建。化学工程作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学科,面临着教材体系不完善、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。当时国内高校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热力学教材,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。面对国内教材老化问题,时任华东化工学院科技外语系主任的吴志高敏锐地意识到,桑德勒的《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》不仅涵盖经典热力学原理,更强调工程应用与计算技术,对国内化工人才培养至关重要。此时已75岁高龄的吴志高毅然决定主持翻译。
《化学与工程热力学》目录的内页
1985年,吴志高译著的《化学与工程热力学》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,该著作不仅填补了国内化学工程领域教材空白,还首次将化学工程热力学与国际化工前沿理论系统相结合,突破了过去教材偏重基础热力学原理、缺乏工程应用的局限。在编译时,吴志高还增补干燥工艺、硫酸生产等本土工业案例(如上海吴泾化工厂设计经验)首创了“理论框架+本土案例+双语对照”的三维教学方法,显著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吴志高在古稀之年完成的这项学术工程,不仅展现了中国学者“为学科奠基”的使命感,更是响应1980年代中国学科重建与工业转型的战略性举措,构建了化工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桥梁。
参考资料:
●《笃行》上海: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7
●《矢志硫酸,情系科外,求科学以名世,育桃李以报国》吴志高
●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:吴志高条目
●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吴志高在线股票配资排名
发布于:北京市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